吴志强院士 | CIM与城市未来
吴志强院士的履历与很多我国重大城市规划工程紧紧联系在一起:上海浦东联洋总规划师,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、汶川地震后成都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师、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综合方案总规划师……他完成的规划项目可以说是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
吴志强院士的履历与很多我国重大城市规划工程紧紧联系在一起:上海浦东联洋总规划师,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、汶川地震后成都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师、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综合方案总规划师……他完成的规划项目可以说是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国的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域引入了GIS技术作为基础工具,并以此提出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理念,缓解了城市管理粗放、公共领域缺少管理的局面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极大推进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。城市管理者们在城市网络基础上,将城市信息进行业务化分类,为城市信息的融合奠定了基础,并开始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探索与建设。
【摘要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,数据处理需求的增大,智慧城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,其建设可以为城市业务的管理提供极大地帮助。城市信息模型(CIM)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组织,形成城市的数字化镜像,实现针对城市各专业领域的规划、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应用层级的有效协同、精确分析、实时预警预测以及动态的高仿真可视化管理,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模型基础。大数据云平台擅长于数据的组织、管理、计算以及可视化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,对CIM模型的搭建具有借鉴意义。本文研究了CIM与大数据云平台的技术结合点,介绍了CIM在智
6月24日,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指导,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、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、中国五冶集团等单位承办的“首届川渝数智城市BIM/CIM高峰论坛”在成都市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。
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,增强城市洪涝灾害的韧性应对能力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。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是提升城市洪涝韧性治理能力的典型代表,通过对雨水进行吸纳、蓄渗、缓释,实现城市对暴雨、洪涝等多种极端气候灾害的韧性。
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,中国的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域引入了 GIS 技术作为基础工具,并以此提出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理念,缓解了城市管理粗放、公共领域缺少管理的局面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极大推进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。城市管理者们在城市网络基础上,将城市信息进行业务化分类,为城市信息的融合奠定了基础,并开始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探索与建设。